大健康產業、科技進步以及醫療服務都和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密切相關。母嬰產康行業是為數不多的萬億級別市場,整個母嬰賽道的起點,是從備孕到懷孕的媽媽開始的,包含從婚后備孕到懷孕生產以及嬰童階段母嬰群體的生活消費總和,涵蓋衣、食、住、行、用、教、娛等多方面消費。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發展,母嬰產康行業的需求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母嬰群體的多方面消費重視程度增加;在以女性為主導消費決策的用戶畫像中,科學育兒、科技育兒將會逐漸成為主流;女性對整個孕期的科學護理投入了更大的關注度,這些都給互聯網+科技企業帶來更多的接入機會。
隨著二孩、三孩政策的放開,孕產養護、養育子女問題成為社會焦點。相關數據顯示,母嬰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2萬億增長至2020年的3.91萬億,近幾年的年增長率維持在10%左右。預計2021年中國母嬰市場規模為4.3萬億,2023年將達5.5萬億。不同領域間的跨界聯動主要通過綜合網購平臺、母嬰用品商店、母嬰垂直APP及電商、母嬰服務場所、母嬰社群等全渠道實現聯動。
隨著 90后、95后成為母嬰平臺的主流用戶,其占比超過65%,平均使用3.2個媒介形式獲取母嬰信息,短視頻形式滲透率達74%、直播形式覆蓋44%用戶。由于消費觀念持續升級,母嬰市場規模仍有巨大成長空間。
國務院30號文出臺后,政府部門加強了對服務業的管理與培訓。上海作為先行者在行業政策、市場供給側改革方面的建設做出了表率和帶頭作用。
一方面,國標委、健標委等標準制定部門正在通過國家級母嬰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的建立、母嬰產康國家標準宣貫會的形式將標準化工作做深做實,為行業樹標桿、立規范。如,近期舉行的“2021全國保健服務國家標準上海宣貫會暨母嬰產康國家標準專業培訓和工作組會”就邀請了眾多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如何以專業標準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為規范行業發展、賦能母嬰經濟做出新的導向。
另一方面,上海市家協在上海市商務委的指導下正在建設可以接入市民一網通辦的“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可加強對從業人員、從業機構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化培訓提升,持證上門、更便于百姓查詢、維權。
同時,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的指導下,“長三角普惠醫療健康發展聯盟”在上海成立。聯盟將推動行業內產、學、研、醫資源整合,完善合作機制,提升合作水平,打造長三角地區智慧醫聯體,實現產、學、研、醫及金融資本的高效融合,帶動相關地區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穩步提升,促進母嬰、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新一輪戰略轉型期,母嬰產康行業的各大企業,需要找準自己的發展賽道,整合并自主開發母嬰服務衍生產業,用更全面的產業鏈服務、更數據化的智能產品引領傳統母嬰再上新臺階。真正實現“科技+母嬰”,用品質與創新響應時代所需,實現“線上+線下”結合,緊跟時代發展潮流!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